科技资讯

分享生活,分享每一天

怎么克服“做一件具体的事,会想很多,感觉做不成?”的心理?

88集合网 2024-04-09 科技资讯 59 0

怎么克服“做一件具体的事,会想很多,感觉做不成?”的心理?


      现在的科学研究发现,很多动物和人一样是具备基础的思维能力的,甚至有一些动物还具备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。但是,“假设性”思维,在人类以外的物种之中,依然没有被发现。也就是说,“假设性”思维——嵌套式的逻辑思维,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思维能力。是人类大脑经过长期进化的成果。

怎么克服“做一件具体的事,会想很多,感觉做不成?”的心理? 第1张

       每个人都具备预测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可能性结果的能力。这种能力其实是一把双刃剑。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。性格(乐观或者悲观),能力,掌握信息的程度,方式方法,甚至运气,都会影响到人们发挥这种能力所产生的结果。

怎么克服“做一件具体的事,会想很多,感觉做不成?”的心理? 第2张

      想要使用好这种能力,“科学”给了人们一种标杆式的使用方法。实际上,科学本身,就是假设性思维的实际应用——提出假设,小心求证,最后在可应用的范围内,证实或者证伪。

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假设性思维这种能力发挥不好,会带来强烈的主观性色彩。迷信的产生,就是假设性思维的片面化应用。就是,只假设,不求证。或者说是用结果反证假设。

怎么克服“做一件具体的事,会想很多,感觉做不成?”的心理? 第3张

       当我们面对某件具体的事情的时候。每个人都会去预测这个事情发展的方向和可能的结果。大脑里充斥了无数的假设。“如果怎样,就会怎样……”,可是,每一个假设,都是我们根据个体的历史经验和当下的认知程度想象出来的,没有经历过“求证”的过程。因此,所有的这些没有经过“求证”的假设,当下都是毫无意义的,反而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(冒进或者放弃)。从而导致事与愿违。

怎么克服“做一件具体的事,会想很多,感觉做不成?”的心理? 第4张

克服这种“想的多,做的少”的心理的最好的办法。就是使用科学的逻辑和行事方法。步骤如下:

  1. 记录:首先把头脑中事件相关的所有想法都一一罗列记录下来。

  2. 区分:区分出实用性想法(对事件可能发生正面或者负面影响的可能性)和情绪性想法(期待,担心,犹豫,忧虑……),然后把所有情绪性想法删除掉。这样,列表中只剩下了一堆有助于或者有碍于事件演变的那些想法。

  3. 筛选:对这些实用性想法进行筛选,把那些可能影响事件的关键性想法留下来,剩下的次要因素留在一边存档。

  4. 排序:把剩下的关键性想法进行排序,正向的和负向的,各找出TOP3或者TOP5出来。

  5. 调研:针对这些关键想法,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调研,尽可能多的搜集类似事件的案例和信息,有条件的情况下需要现场实地考察。对这些关键想法对事件的影响进行量化。最好能有实际的调研数据支撑。

  6. 验证:创造条件,对仍然模糊的或者调研中还有疑虑的因素进行模拟的实验,看看结果是否和预测的相关或者一致。

  7. 实践:有了前期的所有准备,当然是为了最后的实践。没有实践,前期所做的一切就只剩下“参考价值”,没有任何实用价值。用实践去检验想法。

  8. 修正:实践的结果给了我们重新修正想法和判断的依据,为以后面对其他相关或者无关事件做足了一套可信的,有用的储备。

怎么克服“做一件具体的事,会想很多,感觉做不成?”的心理? 第5张

       当然,这还不是全部。在整个这个过程中都需要保持“实事求是”,尽量避免主观因素对过程的干扰和影响。同时,通过这个过程得到的所有结论,都要做好限制性标识。所有结论都是在某个特定时间,特定环境下的“现实的可能”。他是下一次预测的参考,并不能作为拿来照搬的现实经验。在这个世界上,只有是一个具体的事件。就不存在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的解决方案。哪怕是再细微的影响,都有可能导致事件结果的不一致。

       这样的方法看上去繁琐复杂,但确实是应对具体事件的最合理有效的方法了。而且当人们习惯了这样的处事原则以后,它就变成了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,能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获益。生活中很多小事和日常,也许不需要这么复杂,僵化地全步骤的去准备。这里就有一个隐藏的容易被忽视的小tips了——这种思维习惯其实暗含了另外一个灵活的选择——就是我们可以评估和权衡各因素的影响,哪些是我们可以承受的,哪些是不能承受的。可以承受的忽略它,放弃它。不能承受的,就要好好对待它,按照上述的步骤一点一点的解决它。


猜你喜欢

发表评论

发表评论:

18098771822 扫描微信 760629855